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中国扩大内需是全球金融危机战略转折点?

一个战略转折点

  中国政府日前强力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措施,成为世界各国迎战全球金融危机的又一个战略转折点,这标志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正从采取货币政策为主转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从以稳定金融市场为重点转向遏止实体经济的衰退,从被动反应转向积极预期。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将为遏止世界经济衰退作出重要贡献,也将为未来全球经济复苏打下基础。

  此前,美欧一些国家的决策者们大多低估了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大多力度不足,而且明显滞后于危机的扩展。在今年9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之前,美欧国家的政策重点是加大货币投放以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但当时的潜在危机并不是流动性短缺,而是一些大的金融机构丧失偿付能力,濒于破产。当政策重点转移到应对金融机构破产个案时,危机已演变为整个金融体系可能崩溃的“系统风险”。为此,美欧一些国家不得不在10月改变策略,纷纷出台系统性紧急应对方案,主要包括向银行注入资本,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以及为银行储蓄保险等措施。同时,认识到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几大中央银行协调降息。这些紧急方案对遏止金融市场、特别是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恶化发挥了作用,但重创之后的金融市场很难迅速恢复稳定。

  10月中旬后,世界金融危机又进入新的阶段。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显露出严重衰退的迹象:消费和商业投资萎缩,失业上升。同时,金融危机向新兴经济体迅速蔓延,使这些国家的外资减少,融资成本高企,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出口萎缩。于是,各国央行纷纷增加了削减利息的幅度。

  降息和其他一些增加流通性的货币政策,可以起到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需求的作用。但在这几十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仅靠货币政策很难有效遏止消费和投资需求的衰退。即便利息降到相当低的水平,银行系统内部的流通性不断增强,但由于消费者和商业投资者失去信心,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仍无法增长。这还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财政政策来刺激社会需求。由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社会公共服务的开支,将中央银行投放到银行系统内部的货币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最终使消费者和商业投资者恢复信心,摆脱经济衰退。

  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危难之际,当前最需要的是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和措施。中国率先施行的大规模扩大内需的政策,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不但会扩大国内需求以抵消出口的减弱,也会增加进口,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据悉,不少国家也正考虑在近期出台财政刺激措施,在即将召开的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与会各国领导人也有望为遏止金融危机的蔓延、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采取共同行动。可以相信,只要各国政府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采取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就有可能有效阻止世界经济的衰退。(人民日报 作者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 洪平凡)

相关新闻:

温家宝主持会议 研究扩大内需的四项实施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会议研究决定四项实施措施。

  一、核准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会议核准自宁夏中卫经11个省(区、市)至广州、香港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总投资930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核准总投资955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还审批了总投资174亿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肯斯瓦特、贵州省黔中、江西省峡江等水利枢纽工程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安徽省池州九华山等一批民用机场项目。

  二、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为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支持产业优化升级,会议决定,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总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根据国内生产消费及国际市场变化,会议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

  三、确定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具体安排方案。一是以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3000亿元为主导,统筹安排受灾地区财政投入、社会捐赠、对口支援、银行贷款等各类恢复重建资金。二是基金重点支持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51个县(市、区);对规划范围以外的其他灾区,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扶贫开发等支持力度。三是对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等,分别确定补助原则、标准和恢复重建基金安排规模。会议强调,要加强部门指导,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各类恢复重建资金,发挥组合优势,加快恢复重建工作。要严格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增加透明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有效。

  四、提出进一步加强支持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今年年初在我国南方发生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林业遭受严重损失。会议确定,到2010年,基本恢复林区生活条件和基本生产能力,受灾林农和林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灾区恢复重建取得显著进展。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措施。一是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对林业基层单位职工因灾损毁的住房重建给予适当补助,对林木良种繁育给予适当支持。二是制定受灾木竹最低收购保护价,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受灾木竹收购加工企业所需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三是对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形成的难以偿还的造林债务,根据灾情给予优惠或适当豁免。四是将林业灾害救助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救灾资金渠道统筹安排。(新华网)

参考文献http://news2.eastmoney.com/081113,959809.html

没有评论: